一、小暑的由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到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二、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三、小暑习俗
“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撂“百索子”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四、小暑饮食
炒鳝片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蜜汁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助睡眠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芒果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羊肉
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五、小暑诗词
《小暑》
左河水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